APG制造工艺即环氧树脂自动压力凝胶成型工艺,是在环氧树脂真空浇注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压力凝胶工艺(PG)技术的一种形式。目前固封极柱的生产都采用APG制造工艺,其将导电端子等零件用环氧树脂固化连结成一体,环氧树脂不仅可以作为主绝缘介质,而且又是机械支撑。[1]采用APG制造工艺可将环氧树脂的生产周期从传统真空浇注所需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具有极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很高的机械强度等突出优点,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也常常出现气泡、裂纹及漏料等严重影响绝缘件性能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固封极柱APG制造工艺中出现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分析。
随着电气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电力设备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正朝着小型化、紧凑型的方向发展,高压开关柜在变电站中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小型化对开关柜绝缘结构的设计 、绝缘材质的选择、运行环境的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有不当就会造成高压开关柜发生绝缘故障,严重者甚至发生爆炸事故。本文从现场实际的角度分析了高压开关柜内部套管产生放电的原因和后果, 有针对性地提 出了改进措施, 并就加强该类设备管理和应用新技术, 预防类似故障发生。
局部放电量这一指标更多的是检验绝缘件产品的使用寿命,即如果绝缘件产品内部存在缺陷,在工频耐压试验时没有击穿,但在长期带电的情况下绝缘件产品被击穿了,均是因产品内部存在缺陷,导致产品出现局部放电现象,使得绝缘介质电离性 老化造成。从绝缘件产品击穿的机理上讲:是因为在强的 电场 ( 特别是交变电场 ) 作用下,在电极边缘、介质表面、介质夹层或介质内部存在气隙或气泡等缺陷处,电场强度比产品其它部位大得多,而气体介质的起始电离场强又比固体介质低得多,所以产品缺陷处很容易发生绝缘介质电离,导致电场畸变。带电质点撞击气泡壁,使绝缘介质分解、产生化学腐蚀,导致产品局部产生高温,破坏了介质的绝缘性能,并沿电场畸变方向 ( 缺陷部位 ) 逐渐向绝缘层深处展,最终产品的绝缘性能会丧失并出现贯穿性击穿现象。从产品绝缘的本质上来看,工频耐压击穿和局部放电量大,且在长期的“累积效应”下导致的产品击穿,都是因为绝缘件内部存在缺陷,两者的实质性区别在于:产品内部缺陷的严重程度不同和击穿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
文中针对40.5 kV开关柜母线穿墙套管容易发生局部老化导致绝缘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Ansys Work━ bench软件对穿墙套管进行电场分析查找电场集中位置,提出使用单个地电位屏蔽环或高电位和地电位屏蔽 环组合方式解决穿墙套管局部电场集中问题的方法,分析了高、地电位屏蔽环的尺寸以及尺寸变化对穿墙套管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了各个情况下的空气域最大电场值并绘制出曲线,并通过对大量的仿真验证和数据筛选,选择a=7mm,b=15mm,c=27.6mm,d=17mm,e=25mm, 在工频耐压下,穿墙套管周围空气域电场场 强为E=2.61X106 V/m。 设计出成本较低、电场较好的较为优化的带高、地电位屏蔽的穿墙套管,有效的改善穿墙套管周围的电场分布,提升了穿墙套管的绝缘水平,有效解决了开关柜母线绝缘套管局部绝缘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
24kV绝缘拉杆按照GB11022-2011标准值规定,其对地雷电冲击为125kV。试验结果表明,拉杆本身可以通过135kV对地雷电冲击的测试,但按照产品要求装配后的试验结果却仅仅只能通过120kV(正极性)的雷电冲击测试。笔者通过电场仿真对绝缘拉杆本身及其装配软连接后的电场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 单独拉杆与装配绝缘软连接后整体求解区域与空气中的最大场强位置发生变化,装配软连接后场强最大位 置点都转移到接地嵌件端部附近。针对电场分布已发生变化的特点,对绝缘拉杆的装配做了修改并进行了测试。 试验结果表明:绝缘拉杆单独与装配后对地雷电冲击均能通过135 kV,满足了产品设计要求。 此外,对改进后的产品进行电场仿真发现:改进前后产品的电场分布相差不大,但测试结果相差很大。可见,电场分布不是影响该产品雷电冲击正极性耐受能力的主要因素,拉杆关键位置的绝缘材料厚度的增加提高了其绝 缘耐受能力。
文中针对KYN61-40.5 kV开关柜母线室中穿墙套管容易发生局部绝缘老化导致环氧材料寿命降低的问题,运Solidworks 软件对穿墙套管区域建立三维模型。通过AnsysWorkbench软件对穿墙套管区域进行了电场仿真。在工频耐压峰值下,分别仿真了单个地电位屏蔽环、悬浮电位屏蔽环和高、地电位双屏蔽环3种结构方案。对比3种结构方案下穿墙套管的环氧材料内部以及内外部空气域的电场分布,分析了高、地电位屏蔽环安装位置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屏蔽环的屏蔽方案更为优化,在D2取值35~45 mm、D1≈(60-D2)时为较佳的优化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穿墙套管区域电场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穿墙套管的绝缘水平。